![]() |
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讲座
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 一、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 手足口病定义: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,可引起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、溃疡,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。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,其中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。 流行病学:1.传播: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、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。2.流行: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,以夏秋季多见,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。 临床表现:1、潜伏期:一般3~7 d。2、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~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、咽痛,多在38℃左右。 3、主要侵犯手、足、口、臀四个部位(四部曲);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、不像药物疹、不像口唇牙龈疱疹、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;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、不痒、不结痂、不结疤的四不特征。4、合并症:病毒会侵犯心、脑、肾等重要器官。如出现高热、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,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。近年发现EV 71较Cox 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,其症状呈现为发烧、头痛、颈部僵硬、呕吐、易烦燥、睡眠不安稳等;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,甚至点状出血点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2岁以内患儿。 诊断依据:1、好发于夏秋季节;2、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,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,呈流行趋势。3、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,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,继而口腔、手、足等部位粘膜、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。4、病程较短,多在一周内痊愈。 预防原则: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,发现疑似病人,及时隔离治疗。做好疫情报告,及时发现病人,积极采取预防措施,防止疾病蔓延扩散;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,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%漂白粉澄清液浸泡,衣物置阳光下暴晒,室内保持通风换气;流行时, 做好环境、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;饭前便后要洗手,预防病从口入;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,减少被感染机会; 注意婴幼儿的营养、休息,避免日光曝晒,防止过度疲劳,降低机体抵抗力。 二、形式 宣传栏、会议讲座 三、时间和地点 宣传栏:2014年5月12日门厅宣传栏及园外大门口宣传栏 会议讲座:2014年5月12日三楼大三班教室 四、活动内容 宣传栏:通过宣传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如何正确判断手足口病的早期辨别,及早去正规医院诊断治疗,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。 讲座:通过讲座使老师严把晨午检检查关,识别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,越早发现及时隔离! |